天瑞仪器“戴帽”复牌暴跌,上市公司涉PPP财务造假被罚再添一例
12月10日,天瑞仪器(300165.SZ)“戴帽”变身ST天瑞,股价暴跌,盘中最大跌幅达14.83%。截至收盘,跌幅仍达13.19%,报收3.75元/股。
昨日公司公告称,因2021年年报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停牌一天并更名为“ST天瑞”。
ST天瑞此次涉及的问题是未按规定确认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PPP项目)建造服务收入。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上市公司涉PPP项目财务造假案频发,多家上市公司因此受到行政处罚。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ST美尚(300495.SZ)、退市博天(603603.SH)、启迪环境(000826.SZ)等公司都已因涉及PPP项目财务造假而受到监管处罚。
针对PPP违规案例增多的现象,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连婕律师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这可能与近年来地方政府财政紧缩的客观状况,以及相关部门在政策理解上的差异和执行力度等问题有关。
被罚后整改
因未按规定确认PPP项目建造服务收入,导致2021年年报少计营收6.14亿元、成本6.12亿及利润252.09万元,天瑞仪器被证监会处罚。
12月9日,公司披露《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一案,天瑞仪器、时任董事长刘召贵、财务总监吴照兵及独立董事张鑫均被处罚。具体而言,天瑞仪器被警告并处以300万元罚款;刘召贵和吴照兵被警告并各处以100万元罚款;张鑫被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
今年4月,天瑞仪器遭证监会立案调查。调查的核心问题在于,公司未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PPP项目)建造服务收入,导致2021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61423.52万元,少计营业成本61171.43万元,以及少计利润总额252.09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3.76%。
针对未按规定确认PPP项目建造服务收入的问题,第一财经记者致电天瑞仪器,对方表示:“公司已就此事进行了全面自查,并已于4月26日发布了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后续将严格按照处罚决定进行整改,并加强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管理。”
关于会计差错的具体原因,天瑞仪器在早前的公告中解释称,主要受客观因素影响,自2019年起,公司PPP项目建设周期延长,相关资料获取滞后,导致项目进度难以准确评估。因此,在2021年和2022年,公司谨慎选择在污水站点完工并取得商用批复时确认收入。然而,2023年公司根据PPP项目的实际情况,认为应采用时段法而非时点法确认建造收入,故对前期的会计差错进行了相应更正。
关于“时段法与时点法确认建造收入”的分歧,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指出,时点法通常在项目达到具体里程碑或阶段时一次性确认收入,如项目完工并取得商用批复。而时段法则根据项目实际进度逐渐确认收入,即随着项目进展,按已完成工作量比例分期确认收入。
“在会计准则方面,新收入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提供了关于收入确认的指导。该准则强调,企业应当根据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履行情况,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对于需要长时间履约、客户在履约过程中持续受益的商品或服务(如建筑施工),时段法通常更为适用。这是因为时段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履约的实际情况,并在履约过程中逐步确认收入。”上述人士表示。
PPP运营困境
天瑞仪器被罚并非个案,近年来PPP项目财务造假案例频发,多家上市公司因此受到行政处罚。
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ST美尚(300495.SZ)、退市博天(603603.SH)、启迪环境(000826.SZ)等公司已因涉及PPP项目财务造假而受到监管严惩。
具体而言,*ST美尚因子公司金点园林在2017及2018年间,通过虚增施工成本手段,在罗江县城乡设施提升和磴口县黄河风情特色小镇PPP项目中,虚增完工进度并提前确认收入,分别导致两年虚增净利润约0.43亿元和0.61亿元,因此受到处罚并最终于9月退市。
今年3月,退市博天更是因在多个PPP项目中伪造凭证、无依据核算及伪造协议等手段,严重虚增收入和成本,导致2017年至2021年财报数据严重失实,其中,福建南平武夷山市水美城市工程PPP项目虚增建造收入和成本分别约2.06亿元和1.67亿元;昭平县桂江一江两岸景观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虚增约1.65亿元和1.06亿元;澄迈县城镇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虚增约1.03亿元和0.96亿元。
去年9月,启迪环境因在2017至2018年间,通过伪造合同及结算单,虚构PPP项目完工进度并提前或虚假确认收入,导致这两年年报中主营业务收入及成本等数据不实,被湖北证监局行政处罚。具体而言,宜昌、荆州、吉首、南宁四个项目分别导致2017年年报虚增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约6.63亿元和5.32亿元,虚增利润总额约1.31亿元;2018年年报虚增约3.67亿元和2.59亿元,虚增利润总额约1.08亿元。
此外,PPP项目纠纷也日渐增多。12月6日,棕榈股份(002431.SZ)发布公告称,其下属公司海口棕美项目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海口棕美”)因PPP项目协议纠纷,对海口市政府及高新区管委会提起行政诉讼。经多次协商,各方已签署备忘录,就项目协议终止、结算、付款等达成一致,海口棕美已撤回诉讼申请。
连婕对第一财经表示,近年来PPP违规案例呈上升趋势,可能主要与两大因素相关。
一是地方债务负担沉重,地方政府因财政紧缩、土地出让收入缩减等原因,偿债能力削弱,难以履行支付责任,直接给PPP项目公司带来财务困境;二是PPP项目的政策体系与管理机构执行政策时存在理解差异和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尽管针对隐性债务与法定债务的化解政策已较为清晰,但针对PPP债务的化解策略尚不明朗,致使部分项目公司在资金回笼方面遭遇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