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Deco装饰艺术百年,它塑造了上海的城市个性

展厅里相对摆放着两组家具。一组来自法国巴黎,一组来自中国上海。屏风上描绘着“巴黎全景”,以独特的空间透视呈现“光之城”的全貌: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巴黎圣母院、荣军院、协和广场、卢浮宫等地标建筑,皆参照现实位置布局。另一边的家具,乍一看是中国传统风格,简洁明朗,仔细看有很多精巧的装饰,例如,小方桌下面有小轮,软坐餐椅靠背上有几何形纹饰,墙上的小窗也是几何形状的彩色玻璃镶嵌。

序幕, 《摩登:交错的世界》展览现场, 摄影 STUDIO FANG, ©ART SHANGHAI 2024

这两组家具拥有同样的风格:Art Deco(装饰艺术)。

1925年,巴黎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世界博览会举行,诞生了Art Deco(装饰艺术)风格。1927年,上海就有Art Deco的建筑拔地而起。在艺术史和设计史中,我们往往用Art Deco来指代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传遍世界且涉及建筑、室内设计、家具、时尚织物、电影、出版等各艺术领城的一股美学风潮。“Art Deco在全球流行也就十几年时间,但它塑造了上海的城市个性。”艺术家丁乙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序幕, 《摩登:交错的世界》展览现场, 摄影 STUDIO FANG, ©ART SHANGHAI 2024

中法建交六十周年、Art Deco装饰艺术风格诞生100周年之际,国家级人文艺术项目“ART SHANGHAI 欧洲国家珍藏展”以“Art Deco装饰艺术运动”牵引起中法两国文化艺术与城市文脉的世纪渊源,呈现“摩登:交错的世界”展览。展览于2024年11月8日至2025年2月16日在上海外滩源壹号举行。

展览汇集了法国国家家具管理馆、巴黎市立时尚博物馆加列拉宫、法国电影资料馆,以及珠宝世家卡地亚、梵克雅宝的世纪典藏;艺术家丁乙过往二十年的上海Art Deco收藏,旗袍与纺织面料专家龚建培的Art Deco纹样旗袍珍藏等。

“当年法国巴黎呈现的风格,在摩登的上海也会同时呈现,当时我们在精神、情感方面是平等的,因此才能够有更多的交流。”“ART SHANGHAI 欧洲国家珍藏展”项目发起人郁为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Art Deco传达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我们做这个展览的原因。”

风格的诞生

1925年的巴黎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呼唤着一个新世界的到来。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梦魇已经过去,妇女地位开始提升,休闲旅游日益大众化,交通系统飞速发展,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社会整体洋溢着乐观情绪。另一方面,在机械化的时代,日新月异、价格实惠的家用器具大批量生产出来,新技术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的发展,使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回音廊,《摩登:交错的世界》展览现场, 摄影 STUDIO FANG, ©ART SHANGHAI 2024

在此背景下诞生的Art Deco,满足了人们追求欢愉的情绪需求,又融入了机械化时代的特性,成为一种极具现代性的优雅风格。与此同时,欧洲对于东亚艺术尤其是中国艺术的钦慕,在一战之后并未因对“现代”的追寻而消弭,再度盛极一时成为Art Deco装饰艺术运动中极为显要的师法之源。

在展览中,我们会看到当时的法国装饰艺术家,如何运用来自东方的技法与材质,描摹出关于东方想象的丰饶盛景——在一件屏风上,漆艺艺术家让·杜南描绘了几何化的茂密丛林,其中隐匿着东方灵兽、珍禽、草木、果实、花卉,构成一幅充满异域风情的梦幻图景,引领观者展开对于美好伊甸的联想,进而抚慰人们战后饱受创伤的心灵。

章节二  巴黎魅影:神游东方,《摩登:交错的世界》展览现场, 摄影 STUDIO FANG, ©ART SHANGHAI 2024

上海摩登

Art Deco的时代,全球化初露端倪,这种装饰艺术风格,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作为养料,也很快传遍全球,在很多城市扎根。

丁乙刚开始对Art Deco感兴趣的时候,这方面的资料很少,后来,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举办了一个全球Art Deco的展览,他得到了一本画册,里面有一个关于上海的篇章,他才得知,上海是全球Art Deco风格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整个亚洲,涉及Art Deco风格的主要有三个国家的城市,上海、东京、新德里,这些都是在当时非常国际化的城市,“有时候回望它们,能够想象当时所谓的国际交流的程度。”

当时的上海,工商业迅速发展,人口激增,随着城市扩容,上海经历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当时在上海做建筑设计的有很多洋行,他们采用了当时最先进、最流行的Art Deco的语言,与此同时,上海第一批留欧留美的建筑师归来,也沿用了Art Deco的风格。21世纪的最初十年,丁乙曾经带着照相机,拍摄了上海160多栋Art Deco风格建筑的外立面,涉及方方面面的各类建筑,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如和平饭店、国泰电影院,也有别墅、新里、旧里等民居。

章节三 海上传奇:摩登的神话,《摩登:交错的世界》展览现场,  摄影 STUDIO FANG, ©ART SHANGHAI 2024

“亚历山大鞋店,约翰生酒铺,拉萨罗烟商,德茜音乐铺,朱古力糖果铺,国泰大戏院,汉密而登旅社……回旋着,永远回旋着的霓虹灯。”穆英时在1932年的作品《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中描绘了上海繁华摩登的城市生活图景。

实际上,从当时的文学作品、电影、月份牌,乃至女性穿着的旗袍,都能看到,Art Deco风格渗透进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组成了上海摩登的风格底色。

章节三 海上传奇:摩登的神话,《摩登:交错的世界》展览现场,  摄影 STUDIO FANG, ©ART SHANGHAI 2024

1920年代,旗袍在上海诞生,并在其后二十年成为“新时代中国女子”的衣装。旗袍脱胎于中国传统服饰,又受到西方服饰文化的影响。服饰的变革,与穿着者社会境遇、身份与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紧密相联。二十世纪上半叶,在西方现代思潮影响下的中国女性,开始走出深闺,参与到各种社会生活中。如果说彼时提供着各种休闲与娱乐、充满了声色与诱惑的都会上海犹如一个万花筒,那么出入在这城市空间中的现代中国女子所身着的衣装,正是那万花筒中闪烁着令人目不暇接的镜花。

上海正是在普世的大众商品化媒介之上,开始了自身对西方Art Deco造型语言的吸纳与融化,并发展出了自身的摩登视觉文化。

城市个性与传承

家具、电器、电影、照片、文学断章……不同形式的展品,构筑了一个个流动的时空,令观众徜徉于Art Deco的世界,也不断为古与今、新与旧、巴黎与上海、国际性与本土性的对比而感到惊讶。其中最令人意外的,是穿插于展厅之中的老上海家具,这些是从丁乙几千件Art Deco家具收藏中选出的一小部分。它们精致、优雅,沉静地被摆放在展厅一隅,却又确凿无疑地诉说着真实可感的上海城市生活的历史。

丁乙是上海艺术家,他标志性的作品“十示”,以十字形或米字形的图案重复细致地构造画面,在规整的线条之间构建艺术创作的自由。对于Art Deco的收藏体现了他对于上海文化更加深沉而复杂的欣赏与热爱。说起自己的收藏,丁乙打开了话匣子。

2000年前后,上海很多地方在经历老区改造、拆迁,大批老家具因此流入市场。丁乙回忆,他每周都要去梅陇一个居民小区,“在那里有一个市场,会把拆迁出来的东西分门别类卖给不同的人。”丁乙本来对明代家具很感兴趣,但已经错过了收藏明代家具最好的时期。当他看到一批批老上海家具的时候,他很快被其中的Art Deco风格所吸引。从家具,到电器、日用品,再到招贴画……他的Art Deco收藏逐渐积累起来。

丁乙告诉第一财经,虽然Art Deco是一种国际性的风格,但上海的Art Deco,也有自己的地域性和本土性,在家具、旗袍、地毯中,都可以看到明显的中国特色。正如Art Deco风格本身,就是连接着传统和现代的一种杂交产物。比如在很多家具里面,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口彩,小辈送给长辈的礼物,有仙鹤这样的图案,寓意长寿,父母送给子女的结婚礼物,有石榴、芙蓉花图案的家具,寓意多子多福。丁乙特别提到那张有轮子的桌子,“象征着当时的汽车文化,汽车当时并不普及,很多人的向往会在家具里面体现出来。”

章节三 海上传奇:摩登的神话,《摩登:交错的世界》展览现场,  摄影 STUDIO FANG, ©ART SHANGHAI 2024

上海很多Art Deco的家具也有很多设计的巧思。当时很多左翼作家都是住在亭子间,实际上上海一直都是住房紧张的状态,需要精巧的、利用有限空间的设计来塑造舒适性。展厅中庭里有一座椅子堆成的山,其中很多把,坐面和背面都可以翻转,可以分成夏天、冬天使用。丁乙提到他还有一把梯椅,翻过来是一把梯子。这些设计都是为了节省空间。

展厅里还有一套12件家具,是上海所谓一个家庭最基本单元的起步家具。大橱、五斗橱、方桌、四把椅子、床,两个床头柜、一套梳妆台桌椅……12件满足了一个初建小家庭所有的功能需求,在丁乙看来,这代表着一种非常明显的所谓上海的身份特点。

“上海的历史转折很快,上海的这些老房子、老公寓里面不一定都是Art Deco的家具。”丁乙告诉第一财经,整个外滩沿线,既有Art Deco风格,也有新古典主义等其他风格,上海一直都在变化,各个时期都留下了自己的风格,在他看来,即便“Art Deco在全球流行也就十几年时间,但它塑造了上海的城市个性,奠定了上海的文脉”,“金茂大厦,就是追溯文脉设计的,它有Art Deco的元素,当然材质已经改变了,当时是以石头和砖为主,现在已经变成玻璃幕墙。”

尾声  回响,《摩登:交错的世界》展览现场, 摄影 STUDIO FANG, ©ART SHANGHAI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