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进博会适老产品受欢迎,跨国企业掘金中国“银发”市场

乘着中国“银发经济”的东风,今年进博会上国内外企业展示了一系列针对老年人的药物、疗法以及适老化产品,其中既有针对老年心血管等慢性疾病和失能失智老年人护理的,也有针对需要继续奋战在工作岗位上的“年轻老人”的产品。

《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报告》(2024年版)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9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21.1%。按照中国60岁的老龄标准,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本届进博会展示了养老赛道的新动向和新可能。

心脏康复与主动健康理念兴起

银发市场潜力巨大,无论是医药、器械还是居家护理领域都有很大空间,此类产品能将医疗服务场景从医院延伸至社区及家庭,满足当代社会对“备老”服务的需求。

近日,民政部等24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下称“民政部《若干措施》”),其中特别指出,拓宽“平台+”养老新渠道,鼓励平台企业拓展养老服务消费新场景,建立养老服务、老年用品市场交易平台,提升养老服务的普惠化、便捷化、个性化水平,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引领作用,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区,支持相关机构举办产业对接活动。

民政部《若干措施》强调,“促进养老服务供需适配”“拓展养老服务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设备和产品用品研发应用”等内容,创新开发智慧养老新技术和新产品。

第一财经记者在进博会展区注意到,今年有不少企业的参展主题都瞄准了“老龄化”机遇,打出“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的场馆主题词,其中有多家企业的产品都主打心脏康复市场。

心血管疾病作为老年人的“头号杀手”。《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在我国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疾病占首位。心血管疾病“重在预防”的理念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普及,相关的心脏康复市场也开始兴起。

在进博会的医疗器械展区内,一款于进博会发布的“数智化精准运动算法系统”吸引了众多老年人驻足。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不少老年人在现场询问并试用该设备进行运动评估。

厂商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称,该系统通过数字化模拟和公式计算,对慢病患者身体的心肺功能进行循证,输出个性化的诊疗方案,能帮助医生对患者情况进行更全面、科学的分析和评估,从而制定精准的运动方案,最终达到精准运动,提高慢病干预的效果和成功率。

一位参观了该设备的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运动是慢病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但对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患者而言,适合他们的运动处方是不同的,类似的系统目的是将专家建议的运动处方进行量化,从而更好地干预疾病。他认为,此类设备在中国可能有较大的应用场景和潜力。

第一财经记者从厂商方面了解到,一套评估设备的价格20万元起,目前已经在一些医院、社区及养老机构投入使用。据介绍,这套设备采用德国研发的技术,在国内进行生产。

一份进博会上企业发布的“中国主动健康洞察报告”呼吁,社会各界在引导相关行业的企业合理定价、加强医保管理与调控、提升新药的市场准入速度、提升公众的自我健康素养和推动优质医疗服务下沉社区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老年女性健康市场孕育机遇

尽管当人们谈论心脏病时,并非会与女性健康联系起来,但研究显示,心脏病确实也已经成为女性的“头号杀手”,应该引起更大的关注,尤其是对于绝经后的女性而言,罹患心脏疾病的风险更大。

另有数据显示,我国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主要集中在绝经期(45至55周岁)以及70岁左右的中老年女性。因此更年期健康管理成为老年女性保健的关键。

《全球妇女健康市场报告2023-2029》显示,预计2029年,全球妇女健康市场规模将接近470亿美元。

今年进博会上,众多医疗企业展示了针对老年女性健康领域的创新成果。雅培的一款用于治疗绝经后至少12个月的女性雌激素缺乏症状的新药正式上市,该药也是国内首款含有权威指南优选的雌孕激素成分的连续联合制剂。

当女性进入绝经期,会因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出现更年期相关症状,如潮热出汗、乏力虚弱、抑郁失眠、骨关节和肌肉痛等,60岁以后还会面临如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更高的慢性病风险,这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副组长陈蓉教授表示:“健康老龄化应关注更年期女性的健康问题。更年期虽然不是病,但会成为疾病的温床,绝经管理非常重要,需要‘治已病’兼顾‘治未病’。”

针对上述女性绝经后的慢性疾病,专家认为,科学合理地补充营养、适当锻炼,尤其是增加肌肉至关重要。根据前期社区筛查结果,65岁及以上老年人有肌少症风险人数占总筛查人数的30%以上,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肌少症问题更加严峻。

在民政部《若干措施》中也提及“鼓励研发适合老年人营养健康需求的特殊食品”。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科专家孙建琴教授表示:“包括营养和运动在内的非药物治疗对于老年人健康而言不可或缺,保持肌肉量十分重要,微胖的老年人其实更健康。”

视听科技助力“年轻老人”

在老龄化的趋势下,加之延迟退休政策,未来“年轻老人”还将在工作岗位上奋斗更长的时间,这就对他们的健康提出更高的要求,“看得清”“听得清”是这些“年轻老人”最基本的需求。民政部《若干措施》就在“深化老年用品推广应用”中指出,推动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以及功能补偿与增强设备。

然而,视觉和听觉问题已经成为很多人退休前越来越大的困扰。不仅仅是老花眼有年轻化的趋势,就连白内障也开始趋于年轻化;此外,耳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听力受损的年龄提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有老花眼问题的人群占比高达56.9%,影响着近4亿人的正常生活。

对于老花眼的治疗,激光飞秒技术也能发挥作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教授在今年的进博会期间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以激光角膜手术为代表的屈光手术,长期的安全性、有效性、微创性都有非常强的循证依据,18岁至60岁年龄段的人群,都可以做屈光手术,对于有老视问题的中老年人群,只要没有进展成为白内障,也仍然可以做激光飞秒手术。

白内障等眼底病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问题。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预计到2025年,我国白内障患者人数将超过1.5亿人。然而,许多白内障患者因高端晶体的昂贵价格望而却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眼科主任邱庆华教授表示,白内障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视力的一大疾病,人工晶体技术近年来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不仅能满足老年人恢复视力的基本需求,还能提供清晰的视觉体验,满足他们在不同视程下的视觉要求,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改善。同时,随着国家集采政策的实施和医保政策的推行,很多患者能够支付得起人工晶体手术的费用。

眼底病的预防和筛查同样重要,邱庆华表示,最新的眼底筛查设备,能快速、精准地发现眼底病,并且结合AI的图像识别技术已经能达到经过多年培养的高级眼底专家水平。

听力受损也是困扰老年的主要疾病。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和《中国听力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测算,我国约有1.2亿老年人患有听力障碍、听力受损。

丹麦听力产品公司WSAudiology总裁兼CEOJanMakela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据我了解,在未来25年里,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会翻番,这将会成为驱动助听器行业迅速发展的引擎。过去几年里,我们在中国的新增投资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

“居家养老”消费前景乐观

民政部《若干措施》中还指出,要深化老年用品推广应用,持续发布老年用品推广目录。推动养老照护产品、适老化环境改善产品等老年用品行业发展,支持老年人生命体征非接触式监测、基于脑机融合的智慧康复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突破。

在中国,居家养老仍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有数据显示,未来10年内,我国将连续每年迎来超2000万退休人口,为“银发经济”提供了巨大商机。

如何营造一个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居家环境?企业早已嗅到商机,并通过进博会的平台,向消费者展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从淋浴室到洗漱间再到卧室,第一财经记者在进博会的展台上看到,有日本企业已经将日本老龄化服务的经验和理念完整输入中国市场,将居家适老改造渗透到从淋雨椅到马桶扶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工作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称,针对具有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的半失能老人,通过居家环境的改造,能有效避免老人滑倒、摔伤等风险,让老人生活得更有尊严,而且这些小小的改造设计不露痕迹却又实用,符合适老化的需求。

不过第一财经记者在进博会展台现场扫码查询相关产品的价格发现,一些国外品牌的适老化产品定价仍然较高,以一个马桶支撑扶手为例,定价近2000元,一个床旁支撑物的定价也要近千元,而一套洗漱镜面和台盆的整体售价更是达到5000多元。而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产品大部分都已经在国内生产。

一位同样在扫码查价的老人家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个价格有点高了,期待适老化产品的定价也能更加对老年人友好。”

“提升老年人消费意愿”也是民政部《若干措施》中提及的内容。在11月6日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共享银发经济:老龄化社会的新机遇”分论坛上,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吕晓莉表示,银发经济有望成为未来30年中国经济领域确定性最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赛道。

她援引官方调查数据称,2023年中国老年人财富积累量达到78.4万亿元。受预期收入约束、健康风险和遗赠动机的影响,老年人储蓄率达61%,几乎是居民平均储蓄率的两倍,显示出较高的预防性储蓄倾向。

但随着“新一代”老年人逐步步入退休年龄,他们的消费观念更先进。在进博会同期举行的一场“2024上海高质量养老产业发展论坛”上,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胡湛教授指出,在人均消费水平中等增长速度的假设下,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消费在2018~2035年将显著增长。

据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银发经济课题组预测,到2050年,银发经济规模将增加至接近50万亿元的规模。老年人口消费增加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人口增长速度,应从政策、科技创新、基建等多方面探寻银发经济“中国方案”的可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