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启动企业服务增值化改革,培育“耐心资本”

广州开发区推动企业服务从普惠便捷向增值提效升级。

11月6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广州开发区 广州市黄埔区实施企业服务增值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下称《措施》)进行解读。

《措施》提到,推动企业服务从普惠便捷向增值提效升级,为企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衍生服务。该政策围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问题,聚焦项目、空间、科创、供需等企业普遍关切的9个方面,推出25条增值服务措施。

在金融赋能增值服务方面,当地将深化风投创投服务。开展“投贷联动”,鼓励和引导银行金融机构通过搭建“创投+银行+企业”联动平台或“综合授信+股权直投”等方式提供“耐心资本”。建立国有资本投资容错容亏及尽职免责机制,支持区属国企对设立的投早投小基金按整个生命周期予以评定。

当谈到建立国有资本投资容错容亏及尽职免责机制时,广州开发区国有资产和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海鸥表示,推动区属国企在遵循市场规律和规范运作的前提下,重点投向该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引导区属国企设立长存续期限的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对集团范围内国有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期和退出期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综合评价基金的整体运营效果,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

《措施》还提到,当地将促进融资精准对接。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为企业创新能力和成长经营能力精准画像,引导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并拓展在科技政策、股权投资、企业上市等方面应用。鼓励实施整链授信,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应收账款、订单仓单等质押贷款业务,加大对重点产业链核心企业和链属中小微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通过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政府投资体制改革,把股权基金作为服务地方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的牵引器和主力军,以推动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的产业发展。

张海鸥表示,当地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推动各类风投、创投集聚,丰富金融活水。目前,区内各类风投创投机构累计达868家,管理资金规模达2500亿元。与此同时,对原有的人才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和财政出资的各类政策性基金进行整合,建立了区内总规模50亿元的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通过母基金加直投的方式,支持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目前已累计设立了31支子基金,实缴规模约1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约90亿元,累计向262家企业投资70亿元,其中有29家企业IPO上市,专精特新企业157家。

就优化国有资本投资方式上,当地引导区属国企围绕其优势主导产业和未来培育产业,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等市场化的方式,加大对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据张海鸥介绍,目前,当地区属国企作为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共64只,认缴规模超576亿元,已投项目581个,投资总额521亿元,其中投资区内项目364亿元,占比近70%。开发区投资集团旗下的穗开投资深入先进制造、美妆、大健康等领域,探索“房东+股东+合作伙伴”的模式。开发区控股旗下的广州凯得深耕新能源汽车、风电与智能制造等赛道,九家牵头企业荣膺2024年全球独角兽。

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支部书记谭慧姗告诉第一财经,新兴产业尤其是创新医药领域对投资的需求比较大。就这类投入较大且周期较长的产业而言,国资背景的投资占很大一部分,政府的大力推动是很有效的。相较而言,市场化的投资在投早投小这一方面相对弱一点,政府资金和国资比较重要。